全彩/平裝/17x23cm/208頁
定價420元/2014.10.05推薦上市

這是一本關於神職人員的書,然而,被它感動的人,卻不止於天主教教徒。擅長人文書寫的國際級資深攝影家范毅舜,首度觸及個人私密與經歷,他將圖片和文字沉澱為樸實無華的媒材,與讀者分享他與這些神職人員間的互動,進而成長的歷程。

透過作者的鏡頭,這些修道人被歲月刻劃出的人生軌跡面貌,不需要言語,就足以讓人感動。所有故事的感染力,都必須回歸到人物本身的人格與情操,誠如作者所說:「好的故事是相處來的。」

在全盛時期,東海岸有近五十位白冷會士在此服務,他們為沒有血緣關係的臺東人們付出全部,經過近六十年,而今只剩寥寥可數的幾位老人家仍在這兒繼續做他們該做、能做的事。

社會大眾對恪守獨身誓願的修道人,總有一種伴隨神祕而來的好奇。然而,對這些終身奉行神貧、貞節、服從的神職人員而言,人們欠缺什麼,他們就努力奉獻什麼,包括生命,包括愛。

半世紀前來到這兒的瑞士人, 終將化成海岸山脈的一部分, 像一粒種籽般, 他們在西方出生、成長,最後卻扎根於遙遠的東方大地, 開花, 結果。在一個無法久長的人間裡, 他們為有緣與他們交會的人,開啟了一份天國的嚮往。

藉著改版,我更替了些照片......。這樣調整,期望能使新版的《海岸山脈的瑞士人》更完整飽滿。
《海岸山脈的瑞士人》對我的創作,尤其是出版生涯有很大的意義,我原先極為壓抑的隱私,藉著這書,獲得解放與成長。我曾在初版的自序中寫道:「誠實的做你自己,此外別無生命。」我更提到「誠實地了解自己、做自己,在這個多元價值充斥的社會裡越來越不容易,只有在這得獨自行走的小徑上,我才能在物換星移的時空版圖裡,真正看清那曾令我感動的人、事和它的價值。」當年,我以這信念書寫了本書卷一的三篇故事,多年後,更發表了延續這精神的《公東的教堂》。
……卷一的瑞士神父修士們,從全盛時期的四十七位,到今日六位,平均年紀已八十歲的他們,至今仍不輕言退休的在東部服務著與他們有深厚情感的百姓。
我感謝讀者大眾,讓這書有改版機會,更感謝書中曾被我描述的修道人,他們的奉獻故事是這書最大動力,最後,我要感謝爸爸,他生前給了我那麼大的自由,讓我能盡情追尋自己的人生,原來他也是我雙翼下的和風……。
願這書能繼續發揮善美力量,不負父親和這群默不出聲的修道人所曾給予我的生命之愛。

 (節錄……全文請見本書)

 

白冷會裡以腳底按摩聞名全球的吳若石神父(Fr. Eugster Josef)。這位當年被我形容長得像「米老鼠」的神父,年近八十,卻擁有一顆赤子之心。沒有人不喜歡吳神父。長期在台東長濱鄉服務的他,一整年都在當「空中飛人」,在全球飛來飛去,推廣他的腳底按摩。若真的在乎名利,吳神父今天早成億萬富豪了。他的腳底按摩的書和相關延伸產品全球都在賣,但要是你有機會看到他,簡單樸素的模樣與穿著,會讓人以為遇見了一位鄉下歐吉桑,更別說他的起居環境完全與原住民的經濟水平融合在一起。不論是在教皇或是原住民面前,吳神父都以相同的態度對待,絕對不會因人而異。

這位神父異於一般修道人的,是他對感情世界一點也不隱瞞。他在自傳裡清楚提到三位深愛的女子,然而,就像吳神父說的:「最後都是天主贏了。」這幾位摯愛吳神父的女子全都成為他獻身信仰的後盾。

吳神父從未跟我講過他眼中的大老闆──基督的道理,但從他身上,我總可以看到信仰在他身上發出的魅力。有回在他的教堂裡,有位年輕人來找他,教友們高聲對屋裡的神父喊說:「神父啊!你兒子來了。」

我們的神父趕緊從屋裡出來,這年輕人不客氣地找著躺椅就座,神父一言不發地為他做腳底按摩,按著按著,年輕人舒服地睡著了,好好睡了一覺後,醒來就大剌剌地離去,沒有一聲道謝。原來這少年自小就有癲癇的毛病,當他覺得要犯病了,就這樣一聲不響地來教堂找神父,只要吳神父在,無論多忙,神父一定拋下手中的事為他按摩,於是教友們都戲稱這年輕人為神父的「兒子」。

「你們會有賞報在天上!你為我一個小兄弟所作的就是為我所作。」吳神父的精神讓我想起基督的話。先不談信仰的道理,我常覺得,在無常的世界裡,只要具有一丁點白冷會士淡泊名利和不為物質所役的精神,就能一無所懼。

吳神父對信仰的宣道向來不同於傳統教會的解釋,他從不照本宣科地向人宣揚基督的道理。有人問他如何獲得生命的終極喜悅?「快樂而真誠的助人」是他唯一的答案。

他曾與我分享一個切身的經驗。
多年前,神父仍騎著摩托車在東部海岸來回穿梭時,有回遇強烈颱風過境,他急著由台東趕回池上,檢查災後教堂的情況。在泥濘不堪、柔腸寸斷的公路上,吳神父遇見一位不知他是神父而向他求助的原住民。這位年輕人左臂嚴重受傷,他向陌生的外國佬求助,希望載他到關山修女們開的診所治療。內心牽繫著教堂安危的神父真是有點不願意,但他豈能拒絕?
於是神父硬著頭皮請年輕人坐上摩托車後座。騎到關山附近時,原來順暢的道路被大水沖斷,覆蓋在湍急的水流下,神父相當懊惱,心想若不是後面拖著一個人,就能飛速地涉水而過,回到教堂。然而,他請年輕人好好抱緊他,強行騎著摩托車涉水。那大水超乎想像,迅速蔓延至神父的胸部,幾乎要將兩人捲入狂嘯怒吼的河流裡。抵達關山診所後,年輕人真誠地感謝神父的救助,沒想到神父竟回化為海岸山脈頭抱住他,眼睛泛著淚光說:「是你救了我。」神父清楚地知道,若不是後座年輕人的重量穩住了機車,當他獨自強行涉水時,將成為颱風的波臣,不復在人間。
「那愛惜自己性命的必將喪失生命。」
這次的經驗讓吳神父更加體會到及時助人也讓自己得救的道理。

與老神父共處段時日後,我對老人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,老神父從法國馬賽港登船前往中國上海,二十歲出頭的他滿懷著傳教熱血,擁有貴族頭銜的父親深情地對他說:「孩子,我們天堂見了!」從上船那天起,老神父就再也沒見過父親了。

我問他是否想回法國,他受到驚嚇般答道:「不!不!我死也不回去了,那地方全變了,除了一個老妹妹,什麼親人都沒有了,我已經是中國人了,要死就要死在自己的地方。」人世是無常多變的!老神父到了中國,在上海徐家匯繼續進修,晉鐸為神父。大陸變色後神職人員全數被驅逐出境,最後他輾轉在台灣新竹落腳。幾年前由耶穌會管轄的馬祖南竿堂神父出缺,在派不出人的情況下,老蘇神父自願請調。老神父的長上並非沒有顧慮他的年紀,卻抝不過他的堅持,而且南竿天主堂恰好有兩位諳於醫療的老修女,使長上終於放行。老神父於是在南竿島上開始生命的另一段歷程。也許是受傳統訓練使然,老蘇神父雖然對我充滿了慈愛,我卻不敢像晚輩撒嬌般摟摟他,就連握手的機會也不多,但我知道老神父是心疼我的。每次我一到,神父總是拿餅乾糖果招待,好像我仍是個在上主日學的小孩。偏偏我早已不是孩子了,有好多切身的議題,我無從跟神父討論,就算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,與現實環境脫節,對他而言,那是個完全合情合理的世界,尤其重要的是,他真的以老邁的身軀為這信念獻身。

 
 
 
--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--
 
王志宏(經典雜誌總編輯)、宇文正(聯合報副刊組主任)、何飛鵬(城出版邦集團執行長)、吳繼文(知名作家)、阮慶岳(知名作家)、林正盛(知名導演)、洪山川(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) 、 胡忠信(歷史學者、政治評論人)、夏瑞紅(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)、高大鵬(知名作家)、張曼娟(知名作家)、許悔之(知名作家)、許耀雲(天下文化總編輯)、陳若曦(知名作家)、陳海鵬(徐匯中學校長)、楊澤(知名作家)、楊秀凰(知名廣播主持人)、鄭栗兒(知名作家)、藍振芳(公東高工校長)、簡靜惠(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)、嚴長壽(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)、蘇耀文(天主教台中教區主教)
 
◆ 一九四九年,一群瑞士籍的白冷外方傳教會神職人員,被中共逐出東北,他們選擇來到台灣貧瘠偏僻的東海岸落地生根,在那落地開花結果。就像當年在白冷城誕生的嬰兒一般,他們追求謙遜簡單,放棄自己的習俗文化融入當地,說原住民語穿原住民服。他們半世紀為台東的付出,讓台東的原住民得到幸福,也讓我們學習到「幸福」的真義,喚起大家回歸本土,享受自然的單純之樂!
這本坦率、真誠、樸素的書寫,以及質樸風霜的修道人面容,觸動你我,感動萬千,是最深沉的心靈交會,值得你我一讀再讀! ──簡靜惠(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)
◆ 我對現在的年輕人有些憂心,現在的年輕人整天沉迷於網路的虛幻世界,這些孩子群聚在一起,沒有正向的力量、心靈的導師,很容易對現實世界產生不滿,甚至仇恨。我覺得《海岸山脈的瑞士人》就是相當好的正面教材,神父們的精神與故事,具有領航的力量,可以讓人們重新找回自我,目前台灣的社會正需要這樣的故事與力量。 ──嚴長壽(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)
◆ 字裡行間飽滿著深情,敘述描繪出神父們美好生命的奉獻,令人動容不已。 ──林正盛(知名導演)
◆ 乍讀下,覺得作者筆觸冷靜,甚至屢屢露出疏遠距離外的輕笑,然而細細看下去,底層濃厚也真摯的情感,就源源流滾出來,既傷感也觸動人心。是相當誠懇也動人的書寫。雖是描述自己孺慕般、與一群奉獻自我的外籍神父們的忘年交,同時鋪露出自己在成長過程裡,如何面對信仰與個人性向的心路歷程,樸素書寫的風格,閃現自我面對生命的誠實與勇氣。書寫時極力壓抑、不願輕易顯露的情緒,反而流露出讓人更為難忘的深刻感動,是那種在心靈與心靈交會時,相互施放與接受的溫暖。 ──阮慶岳(作家、元智大學藝術創意系系主任兼藝術管理所所長)
◆ 這群瑞士人,是一群傳教士,他們許多人是很年輕時就到台灣,一生都落腳在當時相當貧瘠的海岸山脈,和真正的台灣人(原住民)生活在一起,用他們的知識與奉獻,一點一滴做他們認為該做的事……我無法用語言、文字多說什麼,因為他們對台灣的愛,所有的語言、文字都嫌多餘。 ──何飛鵬(城邦出版集團執行長)
◆ 展現你眼前的,將是一段獨特、深沉、勇敢而詩意的旅程。 ──吳繼文(知名作家)
◆ 從海岸山脈到翼下之風,在每一則動容的天使故事中,瞥見了上帝的指印。 ──鄭栗兒(知名作家)
范毅舜(Nicholas Fan)
美國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碩士(Brooks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)。
曾受邀於美國華府參議院、德國的Leica藝廊、法國尼斯的Alian Coutuier藝廊、台北的誠品藝廊及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藝文館舉行攝影個展。
著名的德國Leica相機公司、瑞士的Sinar相機公司、瑞典哈蘇Hasselblad相機公司、英國的Illford相紙公司及美國的Kodak軟片公司,都曾以他的攝影作品做為產品代言。台灣的Sony索尼公司,近年更支援他最新的數位攝影器材。
瑞典哈蘇專業相機公司更曾推崇他為全球最優秀的150位攝影家之一,他更是135相機發明者──德國Leica相機公司在德國總部舉行攝影個展的唯一華人。近來更參與SWPA國際攝影大賽的評審工作。
美國會圖書館、參議院、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、台北市立美術館皆有收藏他的攝影作品。除了中文媒體,極具影響力的《華盛頓郵報》、瑞典發行全球的《Hasselblad》攝影雜誌、德國的《Leica》攝影雜誌、美國的《Kodak影像新聞》都曾以大篇幅專文介紹這位傑出的攝影家及其作品。
除了專業攝影外,范毅舜的出版資歷也相當豐富,過去數年他已經出版了近五十本圖文並茂的著作。在台灣出版的作品包括:《焯焯光影》、《逐光獵影》、《公東的教堂》、《海岸山脈的瑞士人》、《走進一座大教堂》、《法國文化遺產行旅》、《德國文化遺產行旅》、《攝影行遊間──旅遊攝影的技法與欣賞》、《歐陸教堂巡禮》、《老家人》、《漫步普羅旺斯陽光中》、《悠遊山城》……等書。
焯焯光影
這是一個人人隨時隨地都在攝影的時代,擁有無限可能的數位相機讓攝影變得愈來愈容易、愈來愈沒有門檻,資深攝影家范毅舜分享從傳統走進數位的自身經驗,教你如何善用數位相機,擴大你的攝影領域,增添攝影的可能性。
德國文化遺產行旅
具有豐厚國際攝影資歷的作者范毅舜,取得許多德國政府不輕易開放拍攝的拍照許可,讓本書的圖片相當珍貴可觀。循著歐洲現存的建築文化遺產一路走來,以「第一人稱」串連出德國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經過一番自我省思,提出文化對照的觀點。